供稿:招生就业处 审核:院长办公室 日期:2018-06-22 点击量:3659
我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总数为2550人,囊括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的37个本科专业。
学院就业工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定单培养、携同育人的企业;拓宽校外人才市场,与各省人才中心、大型企业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广泛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截止6月2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毕业生离校前)达91.25%,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其中有22名学生进入事业单位, 168名学生进入国有企业,75名学生进入三资企业,4名学生自主创业,12名学生出国留学,88名学生考取吉林大学、东北大学、深圳大学、黑龙江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院校硕士研究生。
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院的办学体制、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得益于我院正确的发展理念、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完善的就业服务措施:
第一、“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 “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这一优势明显的办学体制有力地保证了学院将全副人力物力集中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根本保障,从而极大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第二、正确的办学思想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截至2018年,学院已为社会各界输送近2.5万名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各接收单位对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培养的学生均给予很高的评价,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管理者或技术骨干。
第三、“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六个养成”为目标,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
正因为具有鲜明的“两强”特色,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专业技能,在校外毕业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就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第四、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早在2003年,我院就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下设三个科:就业信息科、就业管理科、就业指导科,2015年成立就业创业教研部(正处级),各系也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就业领导小组,成员由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专任教师组成,明确具体责任,协同配合,把全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逐步分解,从而为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第五、完善就业信息网建设,强化就业信息网络作用
学院持续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就业信息网,更新各类就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即时发布、政策指导为一体的就业信息平台。同时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工作布置和工作交流,缩减常规工作流程,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学院通过开通就业信息短消息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就业网络在线QQ咨询平台,班级建立QQ群,毕业班就业指导教师QQ群,微信群等方式,以保证招聘信息传达到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效率。
第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于2008年,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该中心占地800多平方米,投资250多万元,经过培训的学生经常参加重大赛事,并获得较高奖项,其中国家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8人次;省级奖项,一等奖39人次,二等奖84人次,三等奖99人次;其他奖项183人次,总计429人次。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不断增加,创业质量不断提升。
第七、校外毕业实习+促就业的模式大大拓宽了就业渠道
我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3+1” 的校外毕业实习+促就业模式,学院积极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阿里巴巴、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修正药业、欧亚集团、一汽国际物流、苏州博众精工、苏州绿控、大连东软、宁波亚德克、嘉兴敏实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很大进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条件,拓宽了就业渠道,提升了就业质量。
当前,我院正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会议精神,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成绩喜人。